胡锡进:北京决不能“封城”式一刀切管理!
你觉得北京会不会一刀切?
北京时间2022年04月25日下午15点09分,《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胡锡进发文:北京决不能“封城”管理,也就是一刀切式全域静态管理,要吸取上海封城的教训,上海是前车之鉴,多学学深圳广州!
北京的这波疫情可能已经隐秘传播了一周,朝阳区今天开始了全员核酸检测,下午宣布升级管控措施,将朝阳区内部的一块区域划出来,要求居民不出这个区域。这是北京市从未有过的管控升级。
下面是胡锡进原文:
北京的这波疫情可能已经隐秘传播了一周,很多人担心病毒会进一步扩散开来。上海何时能够控制住疫情尚不可知,北京如果再大规模沦陷,冲击将是难以想象的。能不能有效控制这波疫情,既是对北京市的考验,也是对国家的考验。
朝阳区今天开始了全员核酸检测,下午宣布升级管控措施,将朝阳区内部的一块区域划出来,要求居民不出这个区域。这是北京市从未有过的管控升级。
老胡本人也在中午做了检测,十个人一拨。我在那个管控区之外,看到的朝阳区其他地方仍在正常运转。中午检测之后我去了一家包子铺,里面人非常多,旁边几家餐馆我看到人也很多。我当时想,人口如此密集的北京市要阻止病毒的隐秘传播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这个包子铺里如果有一个人是阳性,这一天和今后几天进入这个包子铺的人都将是密接,我本人也得“挂了”。然而北京不能因为出了这些疫情就轻易陷入大范围停顿,朝阳区又是北京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把它相对于北京市的其他地区进行隔离又几乎无法操作。
通过核酸筛查出隐秘的感染者,以快制快,隔离所有密接,对感染者活动的小区域实施封锁或社交限制,力争切断病毒传播的所有渠道,及时发现这些措施的漏洞并且坚决堵漏,在我看来,这就是北京市的策略。它应该是有效的,而一旦它失效了,最后的防线就只剩下“全域静态管理”,也就是封城了。
放在过去,对封城的极端前景北京人会觉得很遥远,但因为有了上海的前车之鉴,它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了,尽管它出现的几率仍很低很低。
老胡要说的是,北京决不能走到“全域静态管理”那一步,这座城市必须能够做到以相对常态的方式,也就是它现在正在做的这一切实现对病毒传播的控制。上海已经封了,如果北京也走向“全域静态管理”,而且是较长时间的封控和停顿,那么即使最终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实现了清零,其意义也已经大打折扣。
换句话说,北京将证明一件事:我们超大城市的疫情失控究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某些可以通过总结改进而堵住的工作疏漏导致的,还是奥密克戎毒株突破了人类任何屏障的特殊攻击力所造成的?如果说北京带着高度警惕,采取了各种应有措施,还是堵不住病毒的传播,要控制疫情,我们的这座超大城市注定得停顿下来,用“经济休克”来换取,那么中国人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很可能将会被再塑。
我不相信会有很多北京人希望情况会那样发展,而且市政府对控制住疫情的决心显然非常坚定。老胡看到,朝阳区的市民们也很配合,我今天看了三个核酸采样点,都秩序井然。我强烈希望北京市能用一场成本可控的集中战斗击垮病毒的这一轮进攻,继深圳、广州等城市之后,用北京的例子证明奥密克戎在我们的超大城市里的确是可控的,证明防控不意味着只能“一个接一个封城”,给全国的防疫带来一波鼓舞。
所以说,北京正在发起的很可能是一场极为关键、有全局意义的保卫战。我要祝愿北京市成功!
封控久了,上海人有一些怨气,需要有释放的渠道。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们也有焦虑,同样需要释放出来。大家在互联网上做表达,这真的不奇怪。
网络管理者删帖,不意味着各地政府不重视意见。恰恰相反,在中国互联网上表达意见,比在西方国家抱怨管用得多。中国的实情经常是这样的:一边删帖,政府一边关注帖子的内容和传递的情绪,改进的努力会随之而来。西方的情况则是,表达不满往往可以随便说,但基本没人听,说了也白说。
互联网是西方发明的,与他们的制度是量体裁衣关系,进入中国,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化”,与我们这里的现实对接。中国的网络管理必须有,否则互联网就会在政治上“改造”中国。一些删帖也是必要的。同时,各种措施都应有度,删帖不能极化,网络管理既要维护社会秩序,也要给民众表达意见留下应有空间。
讲真这是个挺不容易的摸索过程,既要又要,愿望好,实现起来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有不足我相信是常态,尽量做好应是目标。
在这样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摩擦,甚至冲突,我觉得真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的社会需要有对这些摩擦以及各种情况的承受力。治理中的摩擦需要脱敏,这么大的国家,太平静太规则怎么可能?我们需要从政治上适应“这儿不出问题那出问题”,不断维护动态的稳定与平衡。
我认为,中国社会的超大规模就是特殊的稳定器。什么事不管当时多么轰轰烈烈,但很可能很快翻篇,被新的热点替代。不怕问题多,有些我们能解决,还有些解决不了,但因水涨船高它们下沉而减少危害。不分官员民众,全社会都应当对中国的韧性有信心。
相信北京能够吸取上海的教训,尽早控制住疫情